——记空降兵某旅“黄继光连”政治指导员余海龙
在全连恳谈会上,余海龙为官兵答疑解惑。 万 全摄(新华社发)
“开始点名,黄继光!”
“到!”
有一个连队,60多年来,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:每晚点名时,总是第一个点“黄继光”,全连官兵齐声应答:“到!”这个和英雄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连队,就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。
薪火相传,历久弥新。1961年,连队随部改建为空降兵,黄继光英雄精神在一代代官兵的生命里流淌不息,2013年8月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“模范空降兵连”荣誉称号,连队党支部3次被中组部表彰为“全国先进党组织”。
新时期如何弘扬伟大的英雄精神,培育合格的英雄传人,是连队第三十七任指导员余海龙任职3年多来始终探索的重要课题。初秋时节,记者走进中国空降兵部队赫赫有名的尖刀连——空降兵某旅六连,走近这一英雄连队的政治指导员余海龙,感受这位模范指导员的建连育人之道。
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手
2014年10月,余海龙作为空军唯一基层代表,参加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,近距离地感受革命道路的筚路蓝缕,“如何保持住黄继光老班长为连队注入的那股血性,始终使官兵保持冲锋姿态”的叩问直击余海龙的心灵。“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指导员,弘扬英雄精神、培育英雄传人,始终是我心中最厚重的责任。”在连荣誉室的英雄黄继光塑像前,余海龙告诉记者。
在六连,新兵下连、新干部报到时,都要上好寻根塑魂“第一课”: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连队荣誉室,听的第一堂课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,学的第一首歌是《特级英雄黄继光》,看的第一场电影是《上甘岭》,在黄继光班保留英雄的床铺,黄继光班班长调整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。
面对新时期优良传统“传什么、怎么传、传到哪里”的时代考问,余海龙注重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中寻找答案,不断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结合战斗力标准和“新一代革命军人”好样子大讨论,余海龙组织连队举办“假如我是黄继光,我该怎么做”群众性讨论,并且常态开展“黄继光好战友”活动,把英雄精神具体为“20个提倡、20个反对”的行为规范,还将连队历史上288名战斗英雄、标兵模范的事迹编撰成故事集、英雄谱,激励官兵立足岗位当英雄。
一段时间,网上出现抹黑英雄黄继光、邱少云等论调。历史真相不容歪曲,余海龙和连队官兵决心用行动捍卫英雄,攻破谎言,守住网络“上甘岭”。连队通过“我们和英雄在一起”网络名人进军营等活动,携手新媒体挺进主战场、打响主动仗,实时发声传递网络正能量。余海龙还率先成立创客团队,以“弘扬英雄精神、争当英雄传人”为创作主题,制作推送微电影、宣传片及H5、动漫作品等,《渴望光荣》《模范的连队,英雄的传人》等原创MV一经空降兵融媒体推出,网络点击量数百万次,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英雄连队、英雄传人。
托举思想明灯的传播者
作为基层党代表,余海龙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,坚持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建连之魂、育人之本,关注官兵思想的动态,人尽其才。
余海龙首先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,写下20余本学习笔记、30余篇体会文章,10余次参加空军宣讲团到基层一线宣讲。继而余海龙开始当起了理论的“翻译员”,用战士的语言、鲜活的事例,讲活大道理、讲实小道理。今年春节之后,受到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启发,余海龙查资料、找案例、制作多媒体课件,精心准备了一堂《从诗词大会感受文化自信》连队党课,以介绍军旅诗词为切入点谈如何建立军人的文化自信。这让习惯于听大课、记笔记的官兵普遍感觉耳目一新,六连战士杨鹏鑫说:“形式有趣,大家都愿意听!学习的兴趣也浓了。”
如今在六连,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蔚然成风,六连官兵也迅速成长起来。“黄继光班”副班长叫程强,2008年汶川地震时,黄继光英雄连的空降兵在其家乡什邡英勇救灾的情景,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部队回撤时,12岁的程强高举“长大我当空降兵”的牌子为官兵送行。6年后,年满18岁的程强参军入伍,来到了黄继光六连,如愿当上空降兵,实现了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”。
古田全军政工会后,余海龙在空降兵部队第一个开通“英雄连的故事”官兵亲属微信群,在做好脱密处理的前提下,他定期分享官兵的成长故事,宣传连队传统,和官兵亲属探讨成长问题,让他们参与到连队思想政治工作中,构建起部队、社会、家庭“三位一体”大政工格局。
“作为基层带兵人,不仅要继承谈心等传统知兵方式,开展政治工作,还要具备网络思维,与时俱进,与官兵同步。”余海龙在政工日记上这样总结。
聚力备战打赢的排头兵
“指导员笔杆子过硬,枪杆子也过硬。”在六连,官兵们对余海龙思想政治和军事指挥“两个行家里手”的能力素质有口皆碑。
走进六连采访,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备战氛围:官兵宿舍,连长指导员的书柜里摆满了研究打仗的书籍,战士们比得最多的是重大任务谁参加得多、完成得好,战备库室,武器装备、战备伞具和空投小件摆放有序,夜间就寝,睡上铺的战士鞋尖统一朝里、下铺战士鞋尖统一朝外,衣物按照帽子、腰带、上衣、裤子的顺序,依次向上叠放,战士闻令便能迅速着衣……
这就是六连——一个常年担负空降兵部队战备值班任务,随时保持拉得出、降得下、打得赢备战状态的刀尖子连队。日常训练,余海龙不厌其烦地练动作、抠细节,把作战技能练精;体能考核,和小自己10多岁的战士比速度、拼耐力;装备训练,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必须先精通。2015年,在当时全师的“四会”教练员评比中,余海龙与200余名营连主官和训练尖子同台竞技,以优异成绩斩获第一名。
起床满鼻灰、出门满嘴沙、训练满身土……去年4月,六连赴高原进行实战化训练,不少战士产生了轻度高原反应,少数人高原反应严重,训练质量一度在低层次徘徊。为了增强全连训练的信心和胆气,余海龙带着支部“一班人”,组成试训“第一班”,率先完成高原武装5公里越野、20公斤负重往返跑等课目试训,最终完成了大负荷体能试训,为全连官兵吃下了一颗定心丸。
在随后的训练中,全连官兵先后完成4种海拔高度人体机能、连属武器效能验证任务,采集数据3类500余组。尤其是在整建制高原跳伞试训中,面对缺氧、大风等不利因素,余海龙和连长刘堃带头跳出机舱,全连官兵紧随其后,全部安全着陆,摸索出一套高原跳伞组训实跳方法,为大部队普及高原跳伞蹚出了一条新路。(记者 卢晓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