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纪委
 网站首页  信息公开  综合资讯  法规制度  警钟长鸣  廉政要闻  廉洁教育  信访举报  相关文档 
 
廉洁教育
 理论研究 
 勤廉典型 
 历史钩沉 
 视频热点 
 答疑解惑 
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廉洁教育>>理论研究>>正文

中国共产党陇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全文

2021-12-03  

不忘初心  砥砺前行

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

新陇南努力奋斗

——在中国共产党陇南市第五次

代表大会上的报告

(2021年11月28日)

张柯兵


中国共产党陇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,是在陇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节点,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,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。大会的主题是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凝心聚力、砥砺前行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努力奋斗。    
一、用苦干实干书写圆满答卷    
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,陇南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。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、经济发展矛盾叠加的重大挑战,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、暴洪灾害频发的重大考验,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奋楫笃行、聚力攻坚,经受住了一场场大战大考,攻克了一道道难题难关,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    
五年来,我们突出“两个维护”,全面加强党的建设,为如期脱贫全面小康提供了精准导航和坚强保证。        
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扎实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,进一步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全面对标对表抓落实,推动了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转化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人大和政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,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有力推进,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,民族宗教工作水平不断提升,党管武装和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加强,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融媒体中心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。大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,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。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,严格标准程序,顺利完成了县乡村换届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,持之以恒纠治“四风”,坚定不移惩治腐败,扎实整改巡视反馈问题,深入推进巡察工作全覆盖,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    
五年来,我们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打硬仗、破难题,交出了不负历史使命的时代答卷。    
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。    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,举全市之力,汇集多方支持,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尽锐出战、全民动员合力攻坚,探索出了片区扶贫、产业扶贫、电商扶贫、旅游扶贫、金融扶贫、社会扶贫等多条路子,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17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、9个县区全部摘帽,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,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使命,在陇南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。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严格落实河湖长制,统筹推进“两江一水”综合治理,空气质量、水环境指数稳居全省前列。坚决整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,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,有效解决了自然保护区、尾矿库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。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有效突破。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深化平安建设,创新社会治理,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,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。持续深化依法治市工作,“七五”普法全面完成,法治陇南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明显。四是抗洪抢险保卫战取得宝贵经验。坚持以防为主,优化预警会商联动机制,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、水库动态监测等智能化系统,搭建涵盖多领域数据的基层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,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有效提升。科学应对多次暴洪灾害,特别是面对历史罕见的“8·12”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,全市上下同舟共济、众志成城,抗御洪魔、守护家园,迅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成为全省防灾减灾范例。五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成果。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严守交通、农村、社区“三道防线”,严控源头、人群、环境等重点环节,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,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,有效阻断了新冠肺炎疫情传播。2020年礼县4例确诊病例得到有效管控、及时治愈。今年,面对宕昌县出现2例确诊病例以及多条旅游线路风险轨迹的复杂严峻形势,全市上下坚定信心、迎难而上,精准精细、从严从快落实各项防控措施,坚决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,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    
五年来,我们围绕全面小康,打基础、稳增长、惠民生,各项事业实现长足进步。        
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。     顶住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,全市生产总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,生产总值突破450亿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全省前三位。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深化拓展对外交流合作,多次举办大型节会,承办高规格会议,陇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。二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。油橄榄、花椒、核桃、中药材、养蜂、养鸡等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,传统工业加快转型升级,金徽矿业等多家企业入选全国绿色工厂、绿色矿山。电子商务实现突破发展,探索出了农产品电商“陇南模式”。全域旅游加快推进,官鹅沟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,4A级景区达到14家。三是硬件基础不断夯实。成县机场建成通航,开通8条航线、通达北上广等11座重点城市,提前6年达到2025年的设计吞吐量。兰渝铁路建成并开通动车组,两徽高速、渭武高速建成通车,武九高速、景礼高速、康略高速开工建设,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73公里,位居全省第三。乡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,所有建制村通了硬化路,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。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更加有力。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,“拆危治乱”取得显著成效,一大批贫困山村变身美丽乡村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。实施电力专项工程,所有自然村通了动力电。加快通信网络建设,4G网络实现全覆盖。四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幼儿园全覆盖,高考普通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翻了一番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,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完善,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,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。覆盖全面、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,就业形势稳中向好。妇女、儿童、残疾人、退役军人等群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,科技、体育、史志、档案、文艺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,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。    
各位代表、同志们!历程充满艰辛,成就鼓舞人心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党中央、省委的坚强领导,得益于东西协作省市、定点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,得益于历届市委接续奋斗奠定的坚实基础,得益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。在此,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陇南市第四届委员会,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,向驻陇南解放军指战员、武警部队官兵、民兵预备役人员、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,向老领导、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陇南发展的同志们、朋友们,表示衷心的感谢,致以崇高的敬意!    
成绩来之不易,经验弥足珍贵。回望五年发展历程,大家倾注了智慧和心血、收获了成果和经验、凝聚了做好陇南工作的共识:    
—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。     实践启示我们,办好陇南的事情,关键在党。在新的伟大征程中,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,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造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,为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。    
——必须坚持发展定力。     实践启示我们,在陇南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,发展始终是最紧迫的任务。在新的伟大征程中,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,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,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,心无旁骛谋发展,接续前行促发展,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。    
——必须坚持绿色崛起。     实践启示我们,绿色是陇南最亮的底色,生态是陇南最大的品牌。在新的伟大征程中,必须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继续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,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    
—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。     实践启示我们,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。在新的伟大征程中,必须坚持改革不停顿、开放不止步、创新不懈怠,着力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,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。    
——必须坚持改善民生。     实践启示我们,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。在新的伟大征程中,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,多谋民之利、多解民之忧、多促民之富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,努力推动共同富裕。    
——必须坚持苦干实干。     实践启示我们,事业是干出来的,幸福是拼出来的。在新的伟大征程中,必须坚持干字当头、创先争优,以奋发有为的姿态、攻坚克难的决心、真抓实干的作风,开创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    
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必须清醒看到,发展不足、发展滞后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,发展不充分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。经济总量较小、产业层次较低、县域经济较弱;基础设施短板明显、群众增收渠道不宽、自然灾害多发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艰巨;民生保障、社会治理、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还有差距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,也是实践的起点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,高度重视问题、深入研究问题、扎实解决问题,真正以困难问题的破解,促进全市各项工作迈上新水平、实现新跨越。    
二、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   
当今世界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“东升西降”的大趋势不可逆转。当代中国,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,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,全国各地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竞相发力。当前陇南,正处于脱贫攻坚成效的拓展期、立体交通体系的提升期、生态保护红利的释放期、重大战略政策的叠加期、绿色发展崛起的关键期,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,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。只要我们心怀美好梦想、迸发奋进力量,敢于直面挑战、善于创新探索、勇于攻坚克难,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赢得主动、再创佳绩。    
党的十九大提出,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,再奋斗十五年,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今后五年,是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夯基垒台的关键五年。新的赶考路上,既充满难得发展机遇,也面临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,坚持系统观念,保持战略定力,树牢底线思维,在继承中求创新、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    
基于以上判断,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把握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,坚持生态陇南、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不动摇,通过大抓项目、大抓产业、大抓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,围绕乡村振兴、城市更新、共同富裕推动高标准保障,依托国家战略、东西协作、区域合作推动高水平开放,统筹依法治理、智慧治理、全民治理推动高效能治理,努力把陇南建设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、甘陕川结合部的魅力城市、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[1]的节点城市,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。    
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,是加快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、重要遵循、力量之源和根本目的。    
坚持生态陇南、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不动摇,是对历届市委发展思路的传承,是加快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。    
推动高质量发展、高标准保障、高水平开放、高效能治理,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计,是加快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。    
把陇南建设成为典范城市、魅力城市、节点城市,是着眼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立足于陇南基础条件、比较优势和地理区位,分别从全省层面、毗邻区域层面、国家战略布局层面作出的考量,是加快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定位。典范城市,就是要充分发挥陇原绿色明珠的独特优势,把陇南建设成为践行绿色理念、保护绿色生态、发展绿色产业、推动绿色生产、养成绿色生活方式、实现绿色富民强市的样板;魅力城市,就是要深入挖掘陇蜀之城的独特魅力,全面塑造陇南的崭新形象,让陇上江南的生态魅力、古道新驿的区位魅力、宝贝地带的资源魅力、古韵新风的文化魅力、时尚包容的开放魅力、幸福美好的时代魅力全面彰显;节点城市,就是要充分发挥陇南地处一带一路、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交汇点的独特优势,把陇南建设成为集交通节点、物流节点、旅游节点、产业链节点、城市圈节点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点城市。    
围绕这一战略定位,今后五年的具体目标是:    
——打造绿色发展高地。   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,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效明显,城乡环境大幅改善,天蓝水碧、山青地净成为常态,陇上江南成色更足。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,生态价值充分显现,生态农业、绿色工业、数字产业加快发展,生态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经济总量力争达到600亿元以上,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,把陇南建设成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    
——打造文旅康养胜地。     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利用,红色文化广泛传承弘扬,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壮大,建成一批高品质的康养基地,开发一批高热度的旅游线路,实现与周边大旅游景区互联互通,把陇南建设成为大九寨旅游圈重要的游客集散地、西北知名康养目的地、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。    
——打造交通物流要地。     连接东西、贯通南北、覆盖城乡、公路铁路机场配套、陆运航运水运协同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,交通区位优势全面凸显。“干线运输+区域分拨+城乡配送”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建成,万物皆运的广度、达村进户的深度、朝发夕至的速度大幅提升,把陇南建设成为甘陕川结合部新的交通物流枢纽。    
——打造投资创业洼地。    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,创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,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备,高效便捷、包容共赢的营商环境显著优化。向南开放扎实推进,东西协作持续深化,区域合作更加密切,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,把陇南建设成为“近者悦、远者来”的创业创新热土。    
——打造美好生活福地。    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,乡村振兴全面推进,城乡发展逐步融合,民生短板有效弥补,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。群众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、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,社会治理呈现新气象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,把陇南建设成为幸福美好生活乐园。    
三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   
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,多措并举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,打造百亿产业园区,培育百亿产业集群,壮大优势主导产业,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。    
(一)加快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。     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,立足山地条件,发挥生态优势,做好特字文章,打造区域品牌,提高质量效益。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,加强科技应用、标准引领、管理创新、服务配套,巩固提升油橄榄、花椒、核桃、苹果、中药材、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,对接市场发展短平快产业。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,外引内培双向发力,不断壮大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,全面加强与中粮集团、国药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,推动油橄榄、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。大力实施品牌建设行动,加强“三品一标”建设,打造更多“甘味”品牌产品,拓宽销售渠道,扩大市场份额,创建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。严格耕地保护,守护好群众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。    
(二)加快推动传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。     坚持把补齐工业短板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,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为导向,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,推动有色冶金、白酒酿造、农产品精深加工、新型建材、清洁能源等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、脱胎换骨,加快合金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破壳、快速成长,努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。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,统筹推进“个转企”“小升规”“规改股”“股上市”工作,分类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全面提升陇南经济开发区建设、管理、运营水平,统筹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功能互补、协同发展,要素向园区集中、产业向园区集群,不断提升园区能级水平,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。    
(三)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。     坚持把文旅康养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柱产业,打好生态牌、文化牌、康养牌,构建“一核、两心、三轴、四区、十线、百村”全域旅游格局[2]。着力打造品牌大景区,推动宕昌官鹅沟、文县天池、武都万象洞、成县西狭颂、康县阳坝—青龙山等景区提档升级,形成以5A级景区为引领的多层级旅游景点矩阵。着力构建陇南—九寨沟大旅游圈,以武九高速建成通车为契机,优化旅游线路,提升服务品质,增强承载力、吸引力、竞争力,让更多人“游在九寨、乐在陇南”。着力发展乡村旅游,立足全域化多业态方向,把古村古镇、美丽乡村、田园综合体、旅游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提升乡村品质,增强服务能力,丰富旅游内涵,不断增强游客赏田园美景、品民俗文化、吃特色美食、住传统民宿、购绿色山珍的体验感,促进乡村旅游效益最大化。着力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,发挥“天然氧吧、千年药乡”资源优势,引进战略合作伙伴,创新运营模式,大力发展康养+农业、医疗、运动、旅游等新业态,叫响“南北过渡带、康养陇之南”品牌。    
(四)加快推动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。     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。坚持不懈发展电子商务,做大做强陇南电商平台,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能力,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,推动陇南电商创新发展。积极融入工业互联网,扩大油橄榄、中药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规模,拓展农产品质量溯源数字技术应用,加快农业全过程数字化。充分发挥陇南大数据先行先试优势,加快建设数字政府,大力发展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、智慧医疗、智慧旅游、智慧社区,力争在全省走在前列、创出品牌。    
四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   
以县域为重点,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持之以恒强弱项、补短板、提能级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    
(一)大力发展县域经济。     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,按照城市服务型、生态功能型、工业主导型、农业优先型、文旅赋能型等发展方向,鼓励各县区扬长避短、差异竞争、错位发展,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富县、工业强县、文旅名县、生态美县、全科大县,积极争创全省十强县,着力构建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、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,不断强化市域经济发展支撑。    
(二)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。     高水平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,构建以市区为引领、县城为载体、重点镇为补充的城镇体系。按照“两廊贯通、T型拓展、六团集聚、山水融城”的市区总体布局[3],加强老城区更新改造和东江新城区完善配套,加快橄榄新城、吉石坝和两水片区建设,强化教育、医疗、住房供给,加大南北两山生态修复和沿江湿地公园建设,不断增强市区综合承载力、辐射带动力。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,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,吸引更多的群众进城落户,共享优质资源。加快徽成一体化建设进程。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强镇、商贸重镇、旅游名镇、康养小镇。加强城市精细管理,推进绿化、美化、亮化,建设路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生态宜居城市。完善商贸体系,建设一批城市商圈、商业综合体、商业步行街、社区便利店,大力发展假日经济、夜间经济、网络消费,拓展消费业态,激发消费活力,提高群众生活品质。    
(三)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体系。     统筹推进机场、铁路、公路、水路建设,加快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,构建“一廊、一圈、两中心、多直联”综合交通网主骨架[4],基本实现国内主要城市群3小时到达、毗邻中心城市2小时通达、市域内2小时通勤。加快推进成县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,开工建设陇南通用机场。建成天水至陇南铁路,推进陇南至九寨沟铁路前期工作。建成武九高速、景礼高速、康略高速,开工建设西和至宕昌高速、两水至九寨沟高速,积极推进成县至天水、余家湾至凡昌高速以及康县至阳坝一级公路建设,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。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衔接、提质升级,全面提升抗灾能力和通行水平。有序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,改造提升县乡道,推进产业路、旅游路、联网路、自然村组路建设,畅通农村交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推进白龙江文县碧口至罐子沟航运工程建设,尽快打通我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水上通道。加快谋划建设临空物流园、铁路物流园、公路物流园,大力发展智慧物流、保税物流、冷链物流,努力提高货物集散、存储、分拨、转运能力。    
(四)统筹推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。    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,加强江河干支流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道综合治理,推进油橄榄基地供水工程、县城供水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,全面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。加大电网升级改造,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。优化能源建设布局,鼓励发展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新能源。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5G网络深度覆盖,提升网络服务能力。    
(五)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。     进一步完善陇南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,扩展地域时空监测范围,打破行业信息壁垒,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。切实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,积极争取实施一批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程,建设一批应急避难场所,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设防标准,统筹优化应急物资储备,增强防灾减灾的实效性。加强救援实战能力建设,组建统一领导、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队伍,确保救援处突的及时性,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    
五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   
深刻把握“三农”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,统筹推进“五个振兴”,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交出优异答卷。    
(一)抓巩固促拓展,让群众生活更加富足殷实。     认真落实“3229”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[5],逐步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,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。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,确保搬迁群众在新家园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。把群众稳定增收作为首要任务,根据全市特色产业布局,引导群众发展壮大市场有需求、产品有销路、收益有保障的富民兴村产业,推动种养殖业朝着规模化、现代化方向发展,让农民群众更多参与产业发展,分享增值收益。落实稳岗就业政策,深入挖掘本地潜力,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;积极对接企业用工需求,加强技能培训,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,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,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    
(二)抓建设强管理,让乡村环境更加美丽宜居。    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精心编制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,合理布局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,引领乡村现代气息与历史脉络完美融合、自然生态与建筑风貌相得益彰。坚持保护建设并举,注重“微改造、全配套”,不断完善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信、物流、文体等基础设施,提升房屋质量,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深化厕所革命、垃圾革命、风貌革命,使生态田园、美丽乡村处处呈现精致精彩、品质品位。    
(三)抓党建树新风,让乡村发展更加充满活力。     坚持党建引领,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,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。创新工作机制,搭建创业平台,鼓励支持能人归乡、农民工返乡、大学生回乡、科技人员下乡,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。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,倡树文明乡风、淳朴民风、良好家风,实现物质富裕、精神富足。加强乡村治理,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协同推进,鼓励基层大胆创新,建设充满活力、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。    
六、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   
树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,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,守护绿水青山好风光,描绘美丽陇南新画卷。    
(一)呵护绿色生态。   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加强大气污染防治,大力推广清洁能源,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;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,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,提升污染监测预警能力,确保流域环境安全;注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有效处置固体废物,提高土壤质量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、林长制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,加强“两江一水”流域综合治理,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,加快建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全面落实长江“十年禁渔”,加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,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。    
(二)推进绿色生产。     认真落实“双碳”要求[6],加强节能减碳约束管理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。加快发展绿色产业,形成科技含量高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,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。打造绿色园区,积极推进矿山、冶金、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绿色化改造,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。打造绿色企业,加大政策支持,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、推行绿色生产、开发绿色产品。研究对接国家生态补偿政策,参与探索区域生态价值补偿实践,创新发展绿色金融,积极开展碳汇交易,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。    
(三)倡导绿色生活。     加强生态文明科普宣传,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浓厚氛围,引导全社会认同绿色生活理念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。建设节水型城市,开展节约型机关、绿色家庭、绿色学校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。倡导绿色消费,发展低碳交通,鼓励绿色出行,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。    
七、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    
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竭尽全力解决民生难题、办好民生实事、增进民生福祉,向着幼有善育、学有优教、劳有厚得、病有良医、老有颐养、住有宜居、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。    
(一)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    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、高中教育优质发展、职业教育特色发展、高等教育升级发展,统筹抓好特殊教育、民办教育、继续教育。增加城区教育资源供给,建好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,推动市一中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、各县一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,积极创办陇南职业技术学院,全力支持陇南师专升本。实施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[7]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。加强各类实践基地建设,推动公共资源向师生全面开放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,实施教师安居工程,加大激励表彰力度,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,让教育成为陇南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。    
(二)推进健康陇南建设。     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、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、医护安居工程,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引进培养高层次医疗人才,加强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,加快医联体建设,发展智慧医疗,支持市医院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,推动县区医疗机构晋等升级,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,让群众看病多一点便利快捷,少一点东奔西跑。完善公共卫生体系,争取实施一批应急能力提升项目,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。大力发展“健康+”产业,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。    
(三)建设特色文化大市。    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深入开展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,加强诚信建设,引领良好社会风尚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民俗文化,繁荣文化事业,发展文化产业。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积极发展竞技体育,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,不断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。搭建地域文化研究平台,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,健全激励机制,推出一批具有陇南特色的文化研究成果和文艺精品力作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,实施好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,加大非遗项目申报保护力度。统筹发展史志档案事业,提升存史资政育人水平。加大红色文化研究挖掘保护,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,讲好“两当兵变”、红军长征在陇南等红色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。    
(四)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    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,实施好“双千计划”[8],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城镇失业人员、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服务,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,完善大病、工伤、失业等保险制度。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,推进“关爱行动”[9],开展志愿服务,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,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实施老旧小区改造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积极应对老龄化,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,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。    
八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   
坚定不移深化改革,持续不断扩大开放,更加注重项目带动、创新驱动、招商推动,激发新活力,汇聚新动能,拓展新空间。    
(一)实施项目带动战略。     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,一门心思谋项目,着眼陇南长远发展,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,超前谋划论证储备一批基础性、支撑性、引领性的大项目;一刻不停推项目,健全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,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,加大督查考核力度,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,形成比学赶超抓项目的浓厚氛围;一鼓作气建项目,一切围绕项目转、聚焦项目干,按下项目建设“快进键”,跑出经济发展“加速度”。    
(二)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     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,着眼于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全面推进“七大领域”改革[10],着力推动自主性、创新性改革,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完善“办事不求人”机制。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,推进政府融资平台整合升级,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功能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盘活农村资源,助力乡村振兴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加大科技投入,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,加强与高校院所、科研机构、科技园区、技术企业合作,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,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。    
(三)推动更高水平开放。     把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,深度对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,扩大多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。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长江经济带、粤港澳大湾区,加强与毗邻地区协作,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。高水平办好“一带一路”美丽乡村论坛等节会,实现办好一个盛会、激活一项产业、带富一方百姓。持续深化东西协作,深入推进定点帮扶,续写新时代协作帮扶新篇章。围绕“招大引强、招新引优”,引进更多头部企业、总部企业、独角兽企业来陇南投资兴业,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人一拍、胜人一筹。    
(四)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     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,树牢“政府创造环境、企业创造财富”理念,系统打造更加优质的政务环境、法治环境、市场环境、要素环境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,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“店小二”意识,光明正大与企业家交朋友,坚持平等交往、不以权压人,坚持一视同仁、不区别对待,坚持守信践诺、不朝令夕改,坚持有呼必应、不越界干涉,坚持秉公用权、不以权谋私,坚持依法办事、不任性作为,大力营造亲商、重商、安商的浓厚氛围。    
九、努力提高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水平    
坚持共建共治共享,完善治理格局,凝聚发展合力,提高质量效能,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    
(一)发展民主政治。    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,做好立法、监督、重大事项决定等工作,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,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“一个专门、三个重要”[11]作用,提高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水平,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。完善大统战格局,支持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职能,加强党外知识分子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,凝聚发展合力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,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一带两区”[12]行动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,发挥老干部独特作用。支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,把各自联系的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。强化党管武装,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,推进军民融合发展。    
(二)提高法治水平。     坚持依法治市、依法执政、依法行政共同推进,法治陇南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一体建设。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推进重点领域立法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提高依法行政水平。落实司法责任制,持续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深入开展“八五”普法,深化拓展“法律八进”[13],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大力营造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。    
(三)深化平安建设。    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,维护国家安全。健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,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[14],强化网格化管理,畅通线上线下信访渠道,治理重复信访,化解信访积案,增进社会和谐。着力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切实加强各领域安全监管,坚决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,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让社会更安定、人民更安宁。    
十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   
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。    
(一)旗帜鲜明讲政治。    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把准政治方向,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加强政治监督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。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,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,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加强阵地建设管理,强化正面宣传引导,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、主动权。推进媒体融合发展,引领主流舆论,讲好陇南故事。    
(二)选育管引强队伍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,打破论资排辈,打破条条框框,一切从岗位需要出发,唯才是举、以绩取人,真正把敢担当、善作为、能吃苦、有实绩的干部用起来,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。发挥党校、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,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管理,增强“八项本领”[15],提高“七种能力”[16]。实施“龙江之光”人才培养计划[17],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,培养用好本土人才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    
(三)固本强基筑堡垒。    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突出政治功能,统筹推进农村、机关、城市社区、国有企事业单位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,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提高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,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堡垒。高质量发展党员,高标准教育管理党员,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永葆本色、勇当先锋。    
(四)从严从实抓作风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,保持上下同心、尽锐出战的赶考状态,实事求是、精准务实的实践品格,开拓创新、敢为人先的亮剑勇气,攻坚克难、敢于斗争的奋斗姿态,不负人民、不负时代的初心使命,毫不松懈纠治“四风”,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坚决反对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,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,努力当好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“加油站”。    
(五)驰而不息促廉政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,推进纪律监督、监察监督、派驻监督、巡察监督统筹衔接,健全人大监督、民主监督、行政监督、司法监督、群众监督、舆论监督制度,发挥审计监督、统计监督职能作用,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、全面覆盖、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。着力加强对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监督。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    
各位代表、同志们,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更奋蹄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解放思想、奋勇争先,知重负重、攻坚克难,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而努力奋斗!    
图片  
 
来源:陇南发布  
监制:张中生    审核:王        编辑     李丽  



上一条:激浊扬清、久久为功!——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九周年

下一条:《人民日报》刊发杨晓渡同志文章: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

关闭

 
 

版权所有:CopyRight@ 陇南师范学院   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     地址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陇南路34号 邮编:742500

陇ICP备16000659   
甘公网安备 62122102000303号